別一視同仁的善良,他若得寸進尺你不該一再退讓

 

對人,我不欺負,也絕不會受人欺負。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心與心之間都是互敬的。你若出言不遜,別怪我不再大度;你若好話好說,我也絕不會冷酷。你若沒有溫度,我也就沒有風度。我不輕易發脾氣,但別挑戰我的耐性!

 

別一視同仁的善良,他若得寸進尺你不該一再退讓

Photo by James Pond on Unsplash

 

網上有這樣一個段子:

 

一個人遊手好閒,不務正業,還喜歡賭博和「尋花問柳」,結了兩次婚,都因風流問題而以離婚收場。不過他在第三段婚姻裡,卻突然像變了個人,一改以往的浪蕩生活方式,成了一個十分規矩的好老公。

 

有人問他:「你為什麼變得這麼老實了?以前總是吵鬧打架,這一次你從來沒有打過你老婆,難道這次你們夫妻感情異乎尋常的好?」

延伸閱讀:你沒必要體諒所有人,反正有些人也不會體諒你

 

他答道:「我老婆會管狗。」

 

問他的人感覺十分費解:「這和管狗有什麼關係?」

 

「我家裡有一條狗很喜歡朝人狂吠,老婆第一次到我家裡,那條狗朝她一直叫個不停。我老婆看了狗一眼說:『這是第一次。』老婆第二次來我家裡,狗又朝她狂叫,她拿起一把菜刀對狗說:『這是第二次。』老婆第三次來我家裡,狗還是朝她一直叫,老婆拿起刀說:『這是最後一次。』說完把狗殺了。」

 

問的人似乎明白了什麼。

 

別一視同仁的善良,他若得寸進尺你不該一再退讓

Photo by Isaiah Rustad on Unsplash

 

知乎有個問題是:「你在什麼時候開始決定不再善良?

 

有一個漂亮女孩,擠破腦殼考上了公務員,雖然算不上很好的職業,但好歹可以「旱澇保收」,圖個安穩。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部門裡有個年紀略大一點的女同事,不知是何原因,始終看這女孩不順眼,總是對她「橫挑鼻子豎挑眼」:不是批評她的穿著打扮,就是編造她的作風問題,給她「穿小鞋」。這個沒有任何人脈背景的女孩完全束手無策。

 

無奈之下,女孩鼓起勇氣,開始研究這位不友善的女同事的愛好──她是當地地方劇的「鐵杆票友」。得知這個消息後,這個女孩就時不時地公開發表意見,聲稱自己非常喜歡這個地方劇,乘電梯時還不忘放上一兩段……一來二去,兩人就圍繞這個地方劇聊上了話,還約在KTV唱了幾回。一來二去,兩人的關係大為改善,這個女同事也主動出面替她爭取各種福利機會,此前劍拔弩張的局面,頓時變得其樂融融。

 

別一視同仁的善良,他若得寸進尺你不該一再退讓

Photo by Andy T on Unsplash

 

所以,被欺負時不要慌張,能夠戰術性化解,「化干戈為玉帛」,才是本事。正如《將苑·不陳》裡所言:「古之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

 

在司馬懿看來,「一心只想著贏的人,就真的能贏到最後嗎?打仗先要學的是善敗,敗而不恥,敗而不傷,才能真的笑到最後」。司馬懿知道自己在戰術上無法和諸葛亮抗衡,於是他選擇消極避戰,每次諸葛亮都能在局部地區小勝,但是諸葛亮七次北伐卻沒有辦法贏得主導戰局的軍事成果,最終病死在五丈原,蜀國也耗盡國力。

(延伸閱讀:別再當不懂拒絕的老好人!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諸葛亮曾經打敗曹真後,寫信羞辱他,曹真直接被氣死。但當諸葛亮因為司馬懿避戰,派人送去女裝羞辱司馬懿時,司馬懿卻淡定地穿上,依舊不出戰,最後把諸葛亮拖死在五丈原。

 

我們並不能一開始就精確判斷出環境對自己的利害,也無法通過一些短期的行為來判斷別人的素質是好是壞,但如果外界對我們表現出不友好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方式去化解衝突。

 

春秋時期,有個叫中行文子的大臣,失罪于國君,不得不率眾出逃。途中恰好經過一位朋友所在的縣城。這位朋友以前對他很好,不僅送給他很多珍貴禮物,還在諸多聚會上對他盛讚有加,十分欣賞他。大家都以為中行文子肯定會投奔他,但沒想中行文子卻說:他以前送禮給我,不是向我示好,只是因為我手中有權力罷了。現在我失罪在逃,他為了討好權力,肯定會捉住我獻給國君的。所以中行文子經城不入,飛速逃走。而這個曾經給中行文子送禮的人卻追出城來抓捕中行文子。

 

別一視同仁的善良,他若得寸進尺你不該一再退讓

Photo by Renee Fisher on Unsplash

 

現實中的人,很難區分別人究竟是對自己發自內心的友善,還是另有所圖。所以,古人說,得志時考驗自己,失意時考驗朋友。人性是極不穩定的,不能夠鑒識對方的真實用意,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表面的友善和開始的不友善,都不足以使我們全面瞭解一個人的人品。能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就已經是謙謙君子了。我們不必時時委屈自己去迎合別人,別人既沒有那麼需要我們的善,也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會懂得感恩。你我和絕大多數人一樣,接受著最基礎的教育,走在最多人走的路上,卻一直認為自己比絕大多數人有良知,應該得到更友好的對待,但更讓你失望的真相就是,在別人的眼裡,我們不過是同一條路上的甲乙丙丁,可以被忽視,被輕視,甚至被討厭──我們自以為比別人優秀很多,其實不過是別人眼中的普通人而已。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一個人的人格構成,是由從前的經歷、習慣、品味、偏好、自我評價及經驗彙聚而成的。生活中的每一次與外界互動,都會悄悄更迭當事人的心智模式。一個所謂反社會人格的人,必然是因為從之前的一連串損害行為中獲利而形成了壞的行為模式;一個所謂的好人,也一定是因為曾經的善念善舉得到了好的回報而形成了好的行為模式。當事人之所以難以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只是因為他每次的習慣的表達,多半都得到了外界環境的支持或默許。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應當向善而為,但如果外界對我們表現出不友好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方式去巧妙地化解衝突,同時也要想辦法遠離那些不友好之人。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如何聰明善良,才能讓你做個內心柔軟,但有骨氣的好人?》

 

本文摘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如何聰明善良,才能讓你做個內心柔軟,但有骨氣的好人?

作者:慕顏歌

 

Photo:采實文化
Data:極美人vitalladys, 采實文化

發佈留言